返回首頁 職住問題 創科發展 道路規劃

「北部都會區」·港深路:北區交通瀕臨「爆煲」 未來港深融合人口流動壓力如何解決?

特區政府去年發表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已提出五大重點軌道交通項目,其中一半規劃與深圳相連,今年的施政報告也對北部交通多有着墨,包括提出在運輸基建方面興建「三路三鐵」,這些基建對港深人員流動起到關鍵作用。一河之隔,港深融合,讓兩地交通運輸更便捷,成為「北部都會區」重點內容。

根據今年7月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及『北部都會區』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8歲至40歲年齡段的受訪者均認為,目前的鐵路規劃仍難以應付未來港深兩地及「北部都會區」內人口流動所帶來的壓力,交通能否負擔成為一個未知數。

【潘孝汶:北區交通負擔瀕臨「爆煲」】

粉嶺是「北部都會區」規劃下的其中一區,當區居民若想南下去九龍等地區,除了依靠鐵路外,就只剩下一條由粉嶺公路連接吐露港公路的高速幹線。新社聯北區地委會副主席潘孝汶表示,從大學站到沙田馬場的公路路段,通常會出現較長車龍,因為大多數當區居民需要依賴這一條路線往返市區。因此,大量粉嶺居民在繁忙時間選擇搭乘「逼到爆」的地鐵,以確保不會因塞車,令通勤時間不穩定甚至頻繁遲到。

潘孝汶表示,新界北部交通壓力已經瀕臨「爆煲」,期望政府盡快施行道路交通改善措施。(點新聞記者 周楎攝)

港鐵公布的資料顯示,為配合沙田至中環地鐵線路通車,東鐵綫的12卡列車全線退役,更換為9卡列車。潘孝汶認為,地鐵車廂縮減車廂,令整個客運承載量減少,讓北區交通壓力及負擔相對增大,需要優先處理列車班次加密問題。

潘孝汶續指,新界北部交通壓力目前已經瀕臨「爆煲」,一些早期提出的道路改善計劃,例如1994年於《鐵路發展策略》提及的北環線鐵路,粉嶺北繞道以及雞嶺迴旋處擴建規劃等,至今都未有下文,期望政府現時需要優先將焦點放在較能舒緩交通壓力的基建上,才能應付未來北區發展帶來的龐大人口流量。他期望在「北部都會區」發展後,可以將整體的基建改善並分流整個北區的交通壓力。

【王緝憲:與深圳關係最密切鐵路應考慮優先發展】

根據現階段政策方向,「北部都會區」的整合和擴容工作,會由以鐵路為運輸系統主要骨幹所帶動。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王緝憲認為,現時多條鐵路同時發展的成本過高,建設鐵路以及地區都市化需要長達幾十年時間,政府應先評估使用率及可達性,再分階段建設鐵路。他以沙田為例,「沙田從五六十年代發展到現在,從一個普通的地區變成新市鎮,再到現在逾70萬人口,這個過程經歷了逾60年。在整個過程,能看到鐵路有個好處,就是能優先帶動當地的一些發展。」

王緝憲指,「北部都會區」交通規劃的其中一個目的,是為了便利港深跨境人員流動,未來能快速達成「港深一小時生活圈」目標。(點新聞記者 任青攝)

王緝憲認為,北部相關的鐵路及公路規劃中,機會比較大、會優先建造的有兩條:第一條是從北環綫繼續向北伸延,由新田出發,經過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再接入深圳的新皇崗口岸的支線。該路線與深圳關係屬最密切,未來港深重點合作的創科項目都會在此產生,港深居民對能快速跨境的需求亦比較大;第二條線則屬於洪水橋/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並探討在前海實施「一地兩檢」,以支持內地發展「前海方案」,促進港深兩地合作發展。

「北部都會區」交通規劃的其中一個目的,是為了便利港深跨境人員流動,待鐵路落成,能快速達成「港深一小時生活圈」目標。王緝憲建議香港可以提早「做足準備」,包括用現成公路優先帶動人口流動,滿足未來的人流量,帶動北區及深圳的發展。「以深圳前海為例,前海與香港現正合作發展『現代服務合作區』,當有香港市民在這裏上班時,可以先利用現有的香港連接深圳的公路橋,帶動人員流動。」

【陳鳳翔:應從軟硬兩方面縮短跨境需時促融合】

「未來是否可以在深圳增設一個『一地兩檢』的關口,便利當日跨境往來,也能吸引更多香港人選擇在前海就業,促成港深的合作及發展,這也是人流通道的一個重要性。」王緝憲說。

有跨境需求的市民認為現時往返兩地的手續較為複雜。(點新聞資料圖)

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陳鳳翔亦認為,有跨境需求的市民現時往返兩地的手續較為複雜,若政府能夠在跨境的軟、硬兩方面加以改善,能夠進一步縮短跨境需時,會較為便利。「硬就是指鐵路交通方面,市民能更方便地往來兩地;軟是指面容識別等技術問題,這些都會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他表示,相信在「北部都會區」的落成下,港深兩地能夠在民生、經濟等方面進一步融合。

陳鳳翔認為,除了建設好兩地的交通基建,也需改善市民在出入境時的手續,便利往來。(點新聞記者 任青攝)

要建成北部都會區,最重要一點是「配套」,雖然北部都會區有一些已經發展好的元素,但無論未來的鐵路規劃、現有的公路運用、以至跨境的安排,都必須進一步完善,才能令當區成為「口岸經濟帶」,駛入國家深港融合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