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組織一句囑託 老兵一生守護 微雨中的軍禮 九旬老人的少年感 天生倖存者 作為中國人應盡的義務 「葉」的事業 薪火相傳 繼往開來

身負槍傷腿截肢 98歲東縱抗戰老兵潘江偉: 保家衛國犧牲小我 從未後悔

日寇入侵、家園盡毀,不得已背井離鄉,從上海到香港,他投身工會,積極參與抗日宣傳。

投筆從戎,身經20餘場戰爭,因負重傷不得已告別火線,一心抗日的他,仍繼續在游擊隊不同崗位作出貢獻。

戰爭期間槍傷未得到及時治療,留下舊患。晚年因舊傷感染不得不截肢,九旬高齡的他從容以對。

得見祖國發展強大,有了新式武器,也飛天攬月,他感慨當年無數革命先烈的犧牲換來今日國家強盛,終得安慰。

「紅星耀香江」系列第五集,讓我們聽聽東縱抗戰老兵潘江偉的故事。

【採編手記:作為中國人應盡的義務】

對潘江偉的訪問正式開始前, 潘太囑咐我們,「他講話有些口音,可能要慢些講。」潘太所說的「口音」是上海腔調——那是潘江偉的故土,從1938年因戰爭被迫離開上海算起,他已然離鄉八十餘載。在研究潘江偉過往時,我留意到他這段「從上海到香港」的經歷與眾不同,卻從未預想他與故土的連結,會殘留在「上海人」「印刷工人」這些具體詞彙的發音裏。

所謂「鄉音難改」,大抵如是。

潘江偉從上海到香港的經歷,讓我不禁思索,香港與內地,二者究竟是何種關係,而今所謂「境內境外」,是否從根本上是偽命題?在香港被殖民統治的動蕩年代,一個少年從滬上江南輾轉來到香江之畔謀生,繼而在此組織工人運動、參軍抵禦外敵,及至餘生定居此地……凡此種種,已然給出了最好的答案:香港與內地,從來都本是一體,血脈相連。

98歲的潘江偉,是我們今次探訪的東縱老兵中最年長的一位。因為年事漸長,他此前已有數年未曾接受公開媒體訪問。所以鮮有人知道,2019年,他在抗戰中負傷的左腿因為舊傷感染,而不得不進行截肢。

採訪開始未久,這個意料之外的信息點被潘江偉雲淡風輕地帶到我們眼前。他說「(這條腿)現在裝了假肢」,繼而哈哈一笑,在家人的幫助下向我們展示截肢後的情況,似乎在講別人的故事。

目睹整個過程的我,腦海中最初閃現的是「戰爭帶給普通人深遠的傷痛」,而採訪結束後在視頻素材中再一次看到他的笑顏,方意識到,潘江偉的那句話,有着怎樣的重量——

「抗戰時中國人民犧牲很大,但這個犧牲是必要的,如果不是這樣,我們今天都不會有這麼太平的日子,所以受到這些痛苦,我沒有後悔,因為這是作為中國人,自己應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