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新加坡常駐聯合國代表、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特聘院士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本周在香港帶來一場主題演講,題目是《中國能否在競爭中超過美國?——探討這兩個大國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的相對實力》。
馬凱碩在演講中表示,近年來,中美競爭加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針對這一現象,人們需思考「競爭加速」背後的原因,中美各自的優勢在哪裏,以及世界如何應對這場競爭。隨後,馬凱碩教授接受點新聞獨家專訪,繼續深入探討中美競爭之中的熱點問題。
美國政治學者格雷厄姆·艾利森曾發表觀點指,「對這一代人來說,全球秩序的決定性問題是中美能否擺脫修昔底德陷阱。」
中美之間是否真有不可避免的一戰?對此馬凱碩認為,中美之間大概率不會爆發戰爭,唯一的例外就是觸及台灣問題的底線。馬凱碩指出,台灣當局的庸政讓當地民眾未能意識到自身處於多麼危險的境地之中,「這是非常可悲的」。他表示,在這場地緣政治棋局中,台灣只是很容易被犧牲的馬前小卒。
美方政客所為只是利用台灣以完成自己的政治表演,而台灣民眾被當局蒙蔽而不自知,作出一些迎合美方的行為,馬凱碩形容是「作法自斃」。以佩洛西竄台一事為例,馬教授指出,「她這麼做不是因為她愛台灣人民,只是為了保住其發言人政治地位」。他提醒台灣人民應當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不要在這場政治交火中淪為炮灰」。
馬教授表示,在中美競爭的諸多領域中,經濟仍是最重要的一塊。馬凱碩認為,儘管中國經濟增速高於美國,但從近年的數據來看,美國的經濟表現仍然強勁。
他表示,中國要想超越美國,就必須繼續以每年4.5%至5%、乃至6%的速度增長,「而我相信中國可以做到」。
他預測指,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裏,中國將成為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經濟將排在第二位,而印度經濟將排在第三位。
馬凱碩續指,美國必須要認真審視其對華遏制戰略。相似的遏制戰略似乎在美蘇爭霸中有所成效,這是因為蘇聯幾乎沒有與世界其他國家有貿易往來。但中國不同,因為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交往比美國多。「是否有可能採取更明智的做法?符合多邊主義的接觸戰略似乎是更好的答卷」,他說。
談及風頭正盛的「去美元化」,馬凱碩表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無論在貿易方面還是金融方面,美元將仍是無可替代的全球儲備貨幣。他補充道,在未來10到20年內,如果美國繼續將美元武器化,那麼美元的作用和影響會大大減小。
馬凱碩分享其觀察指,美國的國會議員獲取更高支持的方法,竟是互相較量誰更反中,反中竟已經成為一種政治正確。他們一味高喊反中口號,利用高漲的民粹主義,無非是想在政治競賽中為自己謀取更高分數,為仕途鋪路,而罔顧國家與人民整體利益。馬教授批「這是極不負責的行為」。
美國政客口中的「民主」似乎總能贏得輿論,因為它在西方語境中向來都是一個褒義詞。馬教授指出,美中在政治上並非西方鼓吹的「民主與專制」的較量,而是「富豪統治」(plutocracy)與「精英領導體制」(meritocracy)的分別。
馬凱碩解釋指,美國的所謂「民主」只不過是為頂層10%到20%的人服務的金權政治,是富豪的遊戲。「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底層50%的人的生活水平數十年來一直沒有提高。」
馬凱碩援引數據指,1978年美國的CEO的平均工資是普通工人的30倍,而這一數字到2021年已經變成1500倍。相比之下,中國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扶貧項目,有超過8億中國人擺脫了絕對貧困。馬教授認為,「與中國的精英領導體制相比,美國這樣一種富豪統治的金權政治,顯然是處於劣勢的」。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被問及對該倡議的未來構想,馬凱碩表示,他對「一帶一路」的未來發展很有信心。
他表示,中國是世界上的基礎設施超級大國,所建設的基礎設施「比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還要多」。馬凱碩相信,越來越多的國家會希望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因為更多更好的基建就意味着居民更高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馬凱碩認為,21世紀是「亞洲世紀」,因為「全世界的國家都在為此作準備,亞洲國家的發展速度比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都快」。他指出,這中間唯一的問題是,「亞洲世紀」會否是一個和平世紀。
「歸根結底,當今世界最需要的是和平,而我們也應該努力在亞洲建立和平。」
談及香港獨特地位,他表示,香港仍然在很多方面保留自治權,有自己的法治、金融等優勢,他表示「這一自由空間是外資進入內地市場的最佳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