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中心結業並建議顧客過渡至另一健身中心,應否答應?
消費者事前應向健身中心了解及考慮以下事項,再作決定:
■ 過渡計劃是否牽涉任何額外收費。
■ 如何計算已預繳款額及尚未使用之服務。
■ 要求預先提供過渡時需簽署的文件及條款細則。
■ 若不接受過渡安排的後果,例如:如何按照合約條款賠償,或退還預繳款額及按金。
■ 是否同意把個人資料提交予另一間健身中心。
健身中心結業,消費者要留意什麼,以保障自己的權益?
■ 向健身中心了解所剩餘的預繳款額、尚未使用的服務,以及如何取回在儲物櫃內的個人物品等安排。
■ 退款方面,可留意以下事項:消費者如用信用卡一筆過 繳付款項,應盡快聯絡信用卡發卡公司,連同簽賬單及購買單據/合約副本,嘗試要求信用卡發卡公司代為向健身中心之商戶銀行追討尚未使用的預繳部分。以信用卡分期付款的消費者,實際上是與信用卡公司簽訂借貸合約,在一般情況下,即使健身中心結業,消費者仍需負起定期還款的責任。
■ 妥善保存所有與健身中心有關的合約或收據等文件,或有助日後出現爭拗時提供佐證。
健身中心結業清盤,消費者會否獲得賠償?
■ 商戶結業及清盤,其資產一般需先用以償還較優先債權人的債務,消費者只能以無抵押債權人的身份,在其他債權人,例如清盤公司僱員、政府、有抵押債權人等分得賠償後,如仍有餘額,才可得到賠償。故此,健身中心結業清盤後,或有機會無法取回或享用已購買的產品或服務,甚或由健身中心手上取得賠償或退還預繳款額及按金。
健身中心明知將會停業,未能為消費者提供服務,但仍不斷推廣招生意,會否涉及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 根據《商品說明條例》,任何商戶在接受付款時,意圖不供應有關產品或意圖供應與有關產品有重大分別的產品,或沒有合理理由相信能在指定或合理的時間內供應有關產品,即屬違法。
■ 假若消費者懷疑健身中心涉及違反《商品說明條例》,可向香港海關舉報,消委會亦可以代為將個案轉介香港海關跟進。
健身中心停止營業代表結業嗎?消委會能否跟進?
■ 若健身中心已全線停止營業,消委會亦無法與公司負責人聯絡的話,消委會一貫使用之調停方式或已不適用。
■ 健身中心一旦清盤,不論是自行申請清盤或被人申請清盤,一般情況下都會提供正式通知委託臨時清盤人接管有關公司,因此消費者亦可以留意健身中心的官方公布,並按指示聯絡臨時清盤人作下一步處理,例如登記成為債權人。
提防十大健身陷阱
1
職員在街上以不同方法(如抽獎 / 免費試玩 / 做問卷),哄你上健身中心。
2
職員會邀請你試玩,也會誇大你的體格缺點, 要即刻改善。
3
職員輪流軟硬兼施「疲勞轟炸式」推銷,甚至阻擋門口不讓你離開。
提防十大健身陷阱
4
職員誘使你簽署問卷及要求你填寫表格。
5
職員要求查看你手機,甚至聲稱要控告你。
6
職員以核實問卷、送優惠、送旅遊禮券等理由,要求你出示身份證及銀行卡,同時套取戶口資料。
提防十大健身陷阱
7
職員會帶你到大型連鎖店購買禮券,也會陪同你往提款或去財務公司借貸。
8
職員要求你簽署聲明,拍攝 開心自願相片或影片。
9
職員在你簽約後, 隨即哄你使用健身服務或向你贈送禮物。
提防十大健身陷阱
10
職員會在你第二次去健身中心時繼續推銷,甚至游說你去財務公司借貸。
提防十大健身陷阱
1
小心墮入誘導銷售陷阱
不要受「免費試玩」及「特平優惠」推銷計劃吸引,輕率地作出承諾。應先了解在什麼情況下可取回訂金或證件,始將款項或證件交給健身中心。
2
簽署文件前要三思
不諳英文者可請公司提供中文譯本,以供參考,切忌在不明白的情況下,簽署任何文件。
提防十大健身陷阱
3
了解「退會」政策
弄清楚「退會」的政策,例如是否須填寫專用退會表格、以掛號郵遞或親身送交退會表格、提前退會通知期、罰款及手續費等問題。
4
預繳式消費有風險
必須衡量本身的經濟能力及對該項服務是否有迫切性及長期的需要,否則可查詢能否改以月費及堂費等彈性較大的方式繳交。
提防十大健身陷阱
5
退會記得取消「自動轉賬」
當取消會籍後,除了向公司正式通知註銷會籍外,亦需向付款銀行或信用卡中心發出取消自動轉賬通知,以避免公司繼續過賬。
6
切勿輕信口頭承諾
應向服務提供者再三查詢及索取宣傳單張,如有疑問,要求公司提供書面條款或個別職員簽署的特別承諾。可先行嘗試參加一些短期或較便宜的課程,待清楚了解該中心的管理及設施,並確定有餘暇作持續參與後,才轉購較長期的會籍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