眞實記錄,是對歷史的銘記。
香港特區政府的修例工作觸發一場大規模黑色暴亂,這一切來得如此突然,如此驚心動魄,直至暴亂大半年後的今天,很多人仍無法理解:文明法治的香港爲何一夜間淪爲妖獸世界?
2018年2月,港人陳同佳在台灣殺死女友後逃回香港,但由於兩地之間沒有引渡協議,香港無法將兇嫌送回台灣審訊。2019年初,特區政府啓動修訂逃犯條例工作,旨在堵塞法律漏洞,洗刷香港「逃犯天堂」之污名。不料風雲突變,伸張正義之舉被妖魔化爲「送中條例」,陰謀論四起。6月9日及12日爆發大遊行,扣動蓄謀已久的「顏色革命」的扳機。
7月1日,蒙面暴徒成群結隊圍攻立法會大樓,使用工具車、鐵棒兇狠地撞擊防爆破璃門,最終大門被攻破,破璃碎片散落一地,香港人賴以自豪的法治、文明等核心價値也碎了一地,野蠻、暴力、黑暗籠罩了這座城市。
香港彷彿被一隻礓屍咬到,一撮黑衣人變得失智、瘋狂而嗜血。
暴力不斷升級,一些人對暴力的容忍度也在不斷升級。暴徒用磚頭、棍棒、磨尖鐵枝、彈珠槍、腐蝕液等發動攻擊,接着出動汽油彈、燃燒彈、弓箭、投石機乃至眞槍實彈。
黑色面罩,蒙住面容,也蒙蔽良知。剛開始時,暴徒針對被稱爲「死物」的大樓、警署,很快就輪到遊客、市民、警察被攻撃,商業機構、民生設施亦無法幸免。
大批年輕人荒廢學業及職業,充當暴亂主力軍,其中不乏稚氣未脫的少年。「黃老師」毁人不倦,鼓吹暴力,播種仇恨,用最恶毒的語言詛咒警隊及其家人。偌大校園放不下一張安靜書桌,實驗室變身兵工廠,泳池用於武器試驗,大學淪爲「暴大」,不以爲恥,反以爲榮。
追求「民主、自由」的確是美麗的願景,但眞理往前再走一步就成了謬誤,文明與野蠻其實只有一線之分。
香港變了,變得如此陌生;香港病了,病得如此嚴重。家園被自己人破壞,城市被自己人焚燒,行私刑被美化爲「私了」、破壞商場被掩飾爲「裝修」,「攬炒」横掃一切。文明哭泣,人性瘋狂,法治被踐踏如地底泥。
因爲這場暴亂,多少家庭分崩離析,多少同事反目爲仇,多少朋友已成陌路。人們無法相信眼前的一切,憤怒、痛心、抑鬱、無助、悲涼、絕望,五味雜陳。
比瘟疫傅播得更快、更具殺傷力的是謠言滿天飛。「7.21警黑勾結」、「8.31太子站打死人」、知專少女陳彥霖「被自殺」、新屋嶺「強姦」、便衣警察「嫁禍」......青蠅營營,唾沫噴毒。謠言未能止於智者,衆口鑠金,積毁銷骨,世界一流的警隊與「警暴」畫上等號,簡直比竇娥還冤。
一時間,香港仿彿成了一個黑白混淆、是非顚倒、以醜爲美的社會,一個謊言都市。
君不見,香港的暴力血腥被美國政客形容爲「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窮兇極惡的暴徒受到西方輿論的集體吹捧;不少金髮藍眼在暴亂現場充當指揮,而雨傘、口罩、黑金、槍支等暴亂資源從海外源源而至。這些足以證明,暴亂的幕後有一隻看不見的手。
事實上,黎智英一早揚言「爲美國而戰」,黃之鋒聲稱香港是「中美之戰的最前線」,梁家傑提倡「暴力有時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余若薇則預言「生於亂世」。當美國將香港視爲遏制中國發展的一張牌,所有的謎圑迎刃而解,所有的不明白豁然開朗。當美國通過所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泛暴派一片感恩戴德之聲,星條旗瘋狂揮舞,注定了香港劫數難逃。
滙豐銀行前的兩尊銅狮飽經患難,曾見證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又見證黑衣人的猖狂。最悲哀的是,銅獅當年逃過被溶化的命運,這一次卻未能幸免於火燒潑漆的悲劇。
獸猶如此,人何以堪!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拒絕同邪惡同流合污的大有人在。
無數市民挺身而出向暴力說不,他們自發清走路障及暴力文宣,哪怕被打得血流披面;他們高喊「我是中國人」,哪怕暴徒一擁而上;他們仗義直言,無懼生命受威脅;他們據理力爭,直斥暴行,縱然瞬間變成「火人」......
更加可歌可泣的是,三萬警員以血肉之軀,築成守衛法治及市民生命財產的萬里長城。最終在中大及理大包圍戰中直搗巢穴,止暴制亂迎來重大轉折點。
延續了八個月的暴亂未能實現「顏色革命」,因爲香港不是鳥克蘭,香港背後站着日益強大的中國,十四億人民是最堅實的靠山。
但誰都知道,戰爭並沒有寫下休止符,只是由暴亂街頭變成靜水流深。只要時機合適,暴力隨時可能死灰復燃。只有痛定思痛,從問题入手動大手術,香港才能回歸正軌,重煥光彩。
而眞實地記錄曾經發生的這一切,正是爲了這一目的。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大公文匯同仁冒着生命危險,一直戰鬥在前線,用文字及攝影鏡頭記下這段黑暴的歷史,並編成這本珍貴的專輯。眞相,是不容篡改的!
《哭泣的城市》編委會
二〇二〇年二月
辭舊迎新之際,回望過去一年,相信大家都會有許多難以忘懷的場景,有許多發自內心的感受。
這一年,新中國迎來70華誕。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去年,我們的國內生產總值預計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邁上一萬美元台階,1000多萬人實現脫貧,我們的生活愈來愈好;首艘國產航母正式列裝,嫦娥四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登陸月球背面,我們的國力愈來愈強;建交國達到180個,加入「一帶一路」的國家和國際組織超過160個,我們的朋友愈來愈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圖景,真實地呈現在每一位中華兒女的眼前。
令人欣慰的是,在激盪人心的70年偉大征程中,香港從未缺席。香港各界人士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的獨特而重要貢獻,已被歷史深深銘記。回歸23年來,香港背靠祖國,成功抵禦各種風險挑戰,書寫出與祖國內地同發展、共繁榮的精彩篇章,香港同胞與內地人民一道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我們要看清歷史大勢、保持堅定信心,相信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香港「一國兩制」事業的步伐。
這一年,香港經歷了嚴峻考驗。去年六月,香港爆發「修例風波」,曠日持久的社會動盪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習近平主席去年底一個半月內三次會見林鄭月娥行政長官,並在萬里之遙的巴西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政府的嚴正立場,寄託了對香港各界「共同把香港的事情辦好」的殷切期望。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帶領管治團隊及香港警隊恪盡職守、止暴制亂,表現出非常時期的非常勇氣;以在場各位為代表的愛國愛港同胞齊心協力「護法治、反暴力」,彰顯了香港社會的正義力量。
今天的香港還沒有完全走出困局,但從更長的歷史維度看,從南海小漁村到國際大都會,香港的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作為一種前無古人的制度探索,「一國兩制」在實踐中也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我們要看清歷史大勢、保持堅定信心,相信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香港「一國兩制」事業的步伐。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新的一年,香港如何再出發?習近平主席視察澳門時特別強調「家和萬事興」,在新年賀詞談到香港時又語重心長地說,「沒有和諧穩定的環境,怎會有安居樂業的家園!」鑒於目前香港的局勢,我想說,止暴制亂、恢復秩序仍然是香港當前最為緊迫的任務。我還想說,珍惜香港這個家,是所有真正關心香港、愛護香港的人的共同心聲、共同期盼和共同責任。
不管什麼樣的政治光譜,都應形成這樣的共識,認同一國、珍惜兩制,是香港同胞的福祉所繫,也是香港明天的希望所在。
讓我們共同珍惜香港這個家,發揮好「一國兩制」這一最大優勢。鄧小平先生當初提出「一國兩制」構想,就是要在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留香港的特色和優勢,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十九屆四中全會將「一國兩制」作為國家治理必須長期堅持的十三條顯著優勢之一,充分體現了中央對實施「一國兩制」的信心和決心堅定不移。實踐告訴我們,「一國兩制」堅持得好,香港就能贏得發展機遇、獲得成長空間;「一國兩制」堅持得不好,香港就會紛爭不止、亂象不斷,最終危害的是絕大多數香港同胞的共同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不管什麼樣的政治光譜,都應形成這樣的共識,認同一國、珍惜兩制,是香港同胞的福祉所繫,也是香港明天的希望所在。我們相信,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香港未來一定能寫下「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的嶄新篇章。
讓我們共同珍惜香港這個家,守護好法治文明這一核心價值。「和氣致祥,乖氣致異」,香港雖然有着不錯的家底,但也經不起折騰,去年以來的社會動盪已經造成香港經濟持續衰退,嚴重影響市民生活。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對一些問題存在不同意見甚至重大分歧並不奇怪,但不能走極端、更不能搞暴力,一家人之間有商有量,再大的事情都好解決;突破了法治和文明的底線,對社會只會帶來災難性破壞。香港同胞有崇尚法治的良好傳統,我們相信,只要愛國愛港力量團結齊心、18萬公務員履職擔當、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堅決維護法治這一核心價值,堅定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有效施政,香港這個家就一定能讓我們繼續引以為傲。
真心希望香港青年能樹立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國際視野,在參與國家發展、推動香港發展中把握自己的未來。
讓我們共同珍惜香港這個家,實現好繁榮發展這一美好心願。習近平主席2017年視察香港時特別強調,「我們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沒有比祖國更希望香港好的了。中央作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決策、推動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就是為了幫助香港突破發展瓶頸、鞏固和拓展原有優勢,為香港同胞特別是青年朋友提供發展機遇、搭建成長舞台。香港青少年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兒女,也是中華民族復興、香港社會繁榮穩定的重要力量,真心希望香港青年能樹立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國際視野,在參與國家發展、推動香港發展中把握自己的未來。我們相信,早日從政治霧霾中走出,早日在聚焦發展上破題,香港一定能夠在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更大格局中再創輝煌。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我到香港十二天,作為香港這個家的一員,已經感受到了家人的親切。回望過去,不同語言、不同信仰、不同習俗的人們相聚獅子山下,「拋開區分求共對」,攜手為香港這個家打拚奮鬥,才有了今天璀璨的香江傳奇。當前,儘管局勢還沒有完全穩定,但香港精神一直在,香港優勢仍然在,國家支持始終在,我們對香港這個家重回正軌、早日復元充滿信心。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駱惠寧
2020年新春酒會致辭
2019年的香港,是一座哭泣的城市,一項為堵塞法律漏洞、避免香港淪為「逃犯天堂」的修例工作,被反對派利用成肆意違法、施暴的藉口。黑暴攬炒,遺禍至今。香港這個我們共同的家園,被踐踏、被蹂躪,面目全非。昔日引以為傲的價值觀念,消失殆盡,乘勢冒起的本土恐怖主義至今仍在蔓延。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推出《哭泣的城市——香港修例風波實錄》大型畫冊,輯錄大文記者在一線拍攝的圖片,並配以圖表和文章,旨在還原真相,警醒世人。
畫冊即將在香港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 、中華書局和全港最大的網上書店超閱網SuperBookcity.com全線上架發售,敬請留意。